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已出书目(1999-2017)

本号整理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现已出版19批。该丛书是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由巴蜀书社出版。自1999年出版第一批以来,该丛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得学界同仁的赞许和好评。

“编委会名单”和“缘起”等据《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第十九批(2017年)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编委会

丛书创办人:卿希泰


编委会主席:陈耀庭 詹石窗


主编:吉宏忠(执行) 袁志鸿(执行) 盖建民(执行) 罗中枢


副主编:唐大潮 李刚 潘显一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建勋  田旭东  吉宏忠  刘巧林

刘东生  李刚  李纪  巫金明 

杨伯明  余孝恒  陈兵  陈耀庭 

张钦  张泽洪  林建  罗中枢 

周旭  周冶  周田青  段玉明 

袁征  郭武  唐大潮  黄小石 

盖建民  詹石窗  潘显一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由上海城隍庙和北京东岳庙资助出版。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缘起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

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编委会主编 卿希泰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自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博士点,使年轻的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轨道,一批又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是有关各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后,已在国内外的同行学者中受到了关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学术著作的出版甚难,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著作出版更难。因此还有相当多的博士学位论文难以及时发表。不及时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对中青年学者的成长 不利,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也不利。我们有志于解决此一难题久矣,始终均以各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 1999年,经与香港圆玄学院商议,喜得该院慨然允诺捐资赞助出版《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当年即出版了第一批共5本博士学位论文。此后的10余年间,在圆玄学院的鼎力支持及丛书编委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这个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到2013年,已出版了15批共130部;这些论著的作者,有很多已经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圆玄学院因自身经济方面的原因,停止资助本丛书,我们深感遗憾,同时也对该院以往的付出与支持致以敬意和感谢!

 

令人欣慰的是,当陈耀庭教授得知本丛书陷入困境的消息后,即与上海城隍庙商议,上海城隍庙决定慷慨施以援手。2015年,慈氏文教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联章先生也发心资助本丛书。学术薪火代代相传,施善之士前赴后继。在党中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明决策指引下,本丛书必然会越办越好,产生它的深远影响。

 

本丛书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征稿。凡是以研究儒、道、释为内容的博士学位论文,皆属本丛书的出版范围,均可向本丛书的编委会提出出版申请。

 

本丛书的编委会是由各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审定申请者的博 士学位论文的入选工作。我们掌握的入选条件是:⑴对有关学科带前沿性的重大问题做出创造性研究的;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重大突破、得出新的科学结论从而推动了本学科向前发展的;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科建设具有较大贡献的。凡具备其中的任何一条,均可入选。但我们对入选论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要求,这就是文章观点的取得和论证,都须有科学的依据,应在充分占有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详细注明这些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我们提出这个最基本的共同要求,其目的乃是期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工作,在年轻学者中倡导一种实事求是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学风。

 

由于编委会学识水平有限和经验与人力的不足,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恳切希望能够得到全国各有关博士点和博士导师以及博士研究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加强联系和合作,给我们推荐和投寄好的书稿,让我们一道为搞好《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的出版工作、为繁荣祖国的学术文化事业而共同努力。

 

2015年10月1日

于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编委会按:2017年,慈氏文教基金有限公司因为自身原因中止资助,其资助金额由北京东岳庙管委会慷慨承担,谨此致谢。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已出书目 1999-2017


第十九批(2017年)

① 金权著:中医运气学说与道教关系研究

② 张阳著:《道枢》研究

③ 高丽杨著:全真教制初探

④ 孙瑞雪著: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⑤ 徐刚著:生命哲学视域下的道教服食研究

⑥ 曹磊著:“真心观”与宋元明文艺思想研究

⑦ 彭卫民著:礼法与天理:朱熹《家礼》思想研究

⑧ 王毓著:儒佛融摄视野下的马一浮、熊十力思想比较研究

⑨ 阳志辉著:道教与书法关系研究

⑩ 郭峰著:近代城市宫观与地方社会——以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为中心



第十八批(2016年)

① 陈芳著:重庆华岩寺佛教仪式音乐与传承

② 吕真观著:明末清初临济宗圆悟、法藏纷争始末考论

③ 姜李勤著:《文子》思想研究

④ 沈路著:汉末至五代道教书法美学研究

⑤ 邓莉雅著:佛教传统的价值重估与重建——太虚与印顺判教思想研究

⑥ 郭硕知著:边缘与归属:道教认同的文化史考察

⑦ 廖宇著:道教时日禁忌探源

⑧ 张涛著:清代清修内丹思想比较研究——以柳华阳、闵一得、黄元吉为研究对象

⑨ 陈云著:闵一得研究

 


第十七批(2015年)

① 杨志飞著:赞宁《宋高僧传》研究

② 胡岩著:自我与圣域——现代性视野中的唐君毅哲学

③ 寇凤凯著:明代道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④ 杨洋著:道教医世思想溯源

⑤ 李湖江著: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

⑥ 周晓微著: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

⑦ 彭无情著:西域佛教演变研究

⑧ 觉乃·云才让著: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研究

⑨ 何杰峰著:藏传佛教判教研究

⑩ 李顺庆著:藏彝走廊北部地方藏传佛教寺院研究

 

 

第十六批(2014年)

① 路永照著:道教气论学说研究

② 周黄琴著:历史中的镜像——论晚明僧人视域中的《庄子》

③ 张君梅著:从玄解到证悟——论中土佛理诗之发展演变

④ 韩丽华著:回归诚明——李翱《复性书》研究

⑤ 肖建军著:图像与信仰——中古中国维摩诘变相研究

⑥ 俞森林著:中国道教经籍在十九世纪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⑦ 李星丽著:四川道教宫观建筑艺术研究

⑧ 胡晓薇著: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

⑨ 冯静武著:李光地易学思想研究

⑩ 杨继勇著:显隐哲学视域中的文艺审美

 

 

第十五批(2013年)

① 郭继明著: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

② 孙业成著:法藏圆融之“理”研究

③ 于飞著:汉传佛教寺院经济演变研究

④ 刘志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道教文化

⑤ 刘康乐著:中古道官制度研究

⑥ 刘科著:金元道教信仰与图像表现——以永乐宫壁画为中心

⑦ 廖敏著:元代道教戏剧研究

⑧ 王福梅著:明代灵济道派研究

⑨ 明世法著:中国宗教的慈善参与新发展及机制研究

⑩ 杨发鹏著: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

 

 

第十四批(2012年)

① 胡春涛著:老子八十一化图研究

② 李国红著:马一浮思想研究

③ 刘鹤丹著:《老子》思想溯源

④ 卢笑迎著:“仙佛合宗”修道思想研究

⑤ 施保国著:方东美论道家思想

⑥ 王文娟著: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

⑦ 曾黎著:仪式的建构与表达——滇南建水祭孔仪式的文化与记忆

⑧ 张韶宇著: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

⑨ 赵玉玲著:悟道·修道·弘道——丘处机道论及其历史地位

⑩ 周波著:隋唐道教与习俗

 

 

第十三批(2011年)

① 刘永霞著:道医陶弘景研究

② 任蜜林著: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

③ 杨文斌著:一心与圆教——永明延寿思想研究

④ 隋思喜著:三教关系视野中的陈景元思想研究

⑤ 罗映光著: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

⑥ 黄崑威著: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⑦ 丁小平著:总持之智——太虚大师研究

⑧ 刘雄峰著: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⑨ 唐嘉著: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⑩ 杨琪著:《贞观政要》治道研究

 

 

第十二批(2010年)

① 何立芳著:道教社会伦理思想之研究

② 汪志强著: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③ 冯小林著:社会转型下的宗教与健康关系研究

④ 陈多旭著:教化与工夫——工夫论视域中的阳明心学系统

⑤ 刘恒著:心性灵明之阶——早期全真道情欲论思想研究

⑥ 冯利华著:中古道书语言研究

⑦ 许颖著:近现代禅净合流研究

⑧ 田青青著:永明延寿心学研究

⑨ 夏当英著:中国传统社会宗教的世俗化研究——以金元时期全真教社会思想与传播为个案

⑩ 崔珍皙著:成玄英《庄子疏》研究

 

 

第十一批(2009年)

① 朱展炎著:驯服自我——王常月修道思想研究

② 许宜兰著:道经图像研究

③ 刘聪著: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

④ 于海波著: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

⑤ 刘绍云著:宗教律法与社会秩序——以道教戒律为例的研究

⑥ 谭宝刚著:老子及其遗著研究——关于战国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

⑦ 岳齐琼著:汉唐道教修炼方式与道教女性观之变化研究

⑧ 杨军著: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

⑨ 肖尧中著:都市佛寺的社会交换研究

⑩ 刘朝霞著: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

 

 

第十批(2008年)

① 陈力祥著: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

② 韩振华著:王船山美学基础——以身体观和诠释学为进路的考察

③ 白玉国著:马来西亚华人佛教信仰研究

④ 张连伟著:《管子》哲学思想研究

⑤ 释慧莲著: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⑥ 土屋太祐著: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

⑦ 丁强著:早期道教教职研究

⑧ 田晓膺著:隋唐五代道教诗歌的审美管窥

⑨ 张明学著: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

⑩ 唐怡著:道教戒律研究

 

 

第九批(2007年)

① 赵伟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

② 王长坤著: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③ 胡永中著:致良知论——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

④ 丁常春著: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

⑤ 吴之清著: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云南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考察研究

⑥ 田智忠著: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⑦ 傅凤英著: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新开展

⑧ 毛丽娅著: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⑨ 杨柳著: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⑩ 邱环著: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研究

⑪ 赵芃著:道教自然观研究

 

 

第八批(2006年)

① 伍成泉著: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

② 贺璋瑢著:两性关系本乎阴阳——先秦儒家、道家经典中的性别意识研究

③ 刘延刚著: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

④ 郭君铭著:扬雄《法言》思想研究

⑤ 谢金良著:《周易禅解》研究

⑥ 李艳著: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

⑦ 尹锡珉著:王弼易学解经体例探源

⑧ 林西朗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

⑨ 哈磊著:四念处研究

⑩ 周兵著:天人之际的理学新诠释——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思想研究

 

 

第七批(2005年)

① 胡务著:元代庙学——无法割舍的儒学教育链

② 闵仕君著: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研究

③ 李裴著: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④ 章伟文著:宋元道教易学初探

⑤ 金兑勇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道教哲学研究

⑥ 韩焕忠著:天台判教论

⑦ 罗争鸣著: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

⑧ 李素平著:魏源思想探析

⑨ 季芳桐著:泰州学派新论

⑩ 葛刚岩著:《文子》成书及其思想

⑪ 谢正强著:傅金铨内丹思想研究

 

 

第六批(2004年)

① 李志军著:西学东渐与明清实学

② 张崇富著: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

③ 尹志华著:北宋《老子》注研究

④ 段玉明著: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

⑤ 郭美华著: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

⑥ 昌家立著: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本质结构形态

⑦ 鲍世斌著:明代王学研究

⑧ 刘克明著:中国技术思想研究——古代机械设计与方法

⑨ 钦伟刚著: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⑩ 王建光著:中国律宗思想研究

 

 

第五批(2003年)

① 王永会著: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研究

② 余日昌著:实相本体与涅槃境界

③ 傅利民著:斋醮科仪天师神韵

④ 聂清著:荷泽宗研究

⑤ 尹立著: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

⑥ 罗同兵著: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⑦ 姚才刚著: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第四批(2002年)

① 李远杰著:近现代以佛摄儒研究

② 金尚礼著:礼宜乐和的文化思想

③ 李小光著: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神仙信仰在道教与民间的互动

④ 刘成有著: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⑤ 刘东超著:生命的层级——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研究

 

 

第三批(2001年)

① 刘固盛著:宋元老学研究

② 戈国龙著:道教内丹学探微

③ 汤伟侠著:汉魏六朝道教教育思想研究

④ 蔡宏著:般若与老庄

⑤ 刘宁著:刘一明修道思想研究

⑥ 傅小凡著:晚明自我观研究

 

 

第二批(2000年)

① 蒲亨强著:神圣礼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② 高华平著:魏晋玄学人格美研究

③ 王志忠著:明清全真教论稿

④ 彭自强著:佛教与儒教的冲突与融合

⑤ 邓思平著:经验主义的孔子道德思想及其历史演变

 

 

第一批(1999年)

① 张泽洪著:道教斋醮科仪研究

② 张钦著:道教炼养心理学引论

③ 陈霞著:道教劝善书研究

④ 苟波著:道教与神魔小说

⑤ 黄小石著:净明道研究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